读懂2016运营商市场:大潮褪去,无奈裸泳
【摘要】无论如何,2016年的电信市场,是运营商从各种缤纷的转型目标中回归到最原始的管道竞争,反而会显得更加沉闷与平淡。平淡中能否酝酿出下一波的高潮,还是一直平淡下去,直到现在,还看不出迹象。
| 科 | 技 | 杂 | 谈 |
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
本文作者:弗雷德
本文来源:紫金山(zijinshan2013)
欢迎投稿 杂谈投稿邮箱:631255063@qq.com
在经历了坐山车一般的历练之后,运营商成长后的选择,竟然是回到原点。
由于铁塔和电信联通深度合作的双重作用,让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:2016年运营商的竞争重新回到网络这个最初的起点。
这背后的规律是两个:一是在互联网的新价值链中,被去中心化的运营商高不成低不就;二是纯连接的红利,并未见顶,这门运营商最拿手的生意仍有潜力可挖,不管是存量市场还是物联网。
在这个貌似回归的市场中,其实存在着几个非常关键的变量,它们引发了运营业态重大的转变。
铁塔与竞合
中国移动在短短2年内,用超光速发展将一切质疑和口舌之争都远远扔到身后。到2015年12月底,4G用户数到达3.12亿,用户渗透率达到了37.8%,远远超过全球大多数4G运营商的水平。
对对手来说,市场一下子回到了2G时代:中国移动一骑绝尘难以匹敌。
但令人咋舌的是,电信联通不再是以前的被动挨打,而是做出了非常靠谱的决定,在1月13日签署了“资源共建共享、客户服务提质”战略合作协议,接着很快在全国各地落地。这个合作,体现出电联的策略,即缩小与中国移动的无线网络差距,同时,尽可能保持好一些传统的网络领先优势,比如接入网。
在4G时代,其实用户的刚需表现只集中在两点,一是无处不在的网络,二是尽可能快的速度。所以说,这导致了2016年,竞争焦点回到了网络。
很可惜,与2G时代相比,这次的网络竞争,不再是设备商们的盛宴。
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变量:中国铁塔。它使电信、联通快速缩小与中国移动之间的网络覆盖差距成为可能。
根据数据,去年一年铁塔接收了152万个存量站址,其中有80万个属于中国移动,而就在尚未办理正式交接手续的去年,电信联通已经迫不及待的通过铁塔,共享了20万个站址,这甚至让一些地方出现了基站建设的大冒进:比如说有个偏远省份的联通公司,去年的基站建设量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和。
在这场竞赛中,开始移动仍旧是占据了上风。在连续覆盖完成后,中移动今年的重心很快调整为深度覆盖。可以说,连续覆盖换来的是口碑,深度覆盖得到的是流量,中国移动一点儿也不傻。
受益最大的是联通,这主要是由于它在过去几年,非常明智的把在移动网络投资上节约下来的钱,投入到固定宽带上。
2015年,中国联通完成了四省一市的全光网改造并建成58个全光网城市,今年加上铁塔与共建的红利,联通进一步巩固了网络上的势能。
而沉浸在『去电信化』的中国电信似乎还没有回过味儿来。不过,网络建设竞争也让中国电信重新审视之前的策略,中国电信近几年的表现,不客气地讲,“迷糊”。电信在去电信化的同时,似乎忘记了作为运营商核心竞争力的网络优势——对于电信而言,在固定网络上表现尤甚。
在2016年目标中,中国电信提出了加入了光网全覆盖的网络目标,并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宽带接入网百兆起步。
与之对应,中国移动在固定接入网建设上,步伐开始加快。光纤接入网的范围,涵盖了城区、乡镇及农村人口聚集区域。在已建成的区域,要达到或者超越优势竞争对手的网络质量。
全网通终端让世界安静了
以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联合发布的《六模全网通终端白皮书》为标志,支持国内六模的全网通成为事实上的终端标准。
对用户来说,这是一件好事儿。终端的选择与运营商的选择不再存在必然的联系,而且大多数的全网终端都支持双卡双待,用户转换运营商的门槛进一步降低,既不用考虑终端购置成本的增加,又不用考虑突然换号导致的人脉的损失。
对厂家来说,这也是一件好事儿,一次性的研发投入,可以适配三家运营商的网络模式,成本被进一步摊薄,厂家对市场的细分不用过多考虑运营商市场份额的影响。
对中国移动来说,这事儿不太好。
终端差异一直是中国移动发展与保有用户的核心优势之一。通过巨大的补贴盘子,中国移动对终端产生链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,无论是TD-SCDMA还是TD-LTE,中国移动定制版本几乎都是首发的代名词。
这个优势在全网通终端面前,成为泡沫。
全网通终端使得运营商的竞争,从终端的争夺战中,转入了卡槽争夺战。
用户的两个卡槽功能完全相同,号码依赖并不能转换为流量依赖,进而转化为收入。
所以运营商前的牌已经被打乱。
乱中求活,是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目的。
对于一个特定市场区域的用户来说,卡槽的意义不仅仅是号码,而是网络速度、网络覆盖、资费套餐、内容与应用吸引力,同时还是渠道的宣传与推荐。要命的是,中国移动除了网络,其他的优势并不明显。
2016年,终端将促使运营商重新加到市场竞争的起点,运营商网络速度、覆盖、服务间的比对,是用户选择运营商的基点。运营商之间的竞争,再次回到了服务质量的竞争。
在市场营销案的设计上,统一营销案将大行其道。来自于省公司甚至集团公司的统一营销案策划,将是运营商市场策略的主流。“集中”,是三家运营商基层市场人员在2016年听到次数最多的一个词汇。
终端的补贴会进一步减少,终端补贴大跨步向话补转变,话补将更多地与套餐挂钩而不是终端挂钩。
政企市场贴身肉搏
政企市场的争夺,实际上是收入增长点的争夺。
4G及4G+时代,运营商面对的政企市场都在向一个方向转变。基本通信服务(语音、短信)向综合信息化服务转变;统一标准服务向个性化、定制化服务转变;单一业务需求向整体解决方案转变。
幸运的是,三家运营商前期的转型,无论成功与否,在政企市场上,都学会了一件事情以适应政企市场的变化:发现政企用户的潜在需求,为政企用户定制综合信息服务方案。
换句话说,在任何一个区域,三家运营商在满足政企市场用户需求方面,不再有明显的瓶颈,与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的传统优势相比,中国移动落后的身位已经不多了。
所以三家在政企市场上可以玩一场贴身肉博战了。
运营商的资源都会进一步倾斜投入到政企市场中。终端刚性补贴、专线施工投资、IDC内容资源的扩充,是三家运营商必然的竞争选择。相对而言,中国移动将聚焦部分高价值重点产品(如企业专线、IDC等),开展高利润高增长市场的争夺,提升多业务应用在政企客户中的渗透率,逐步向综合业务提供的角色转变,立足于抢,同时通过积极的市场策略,进一步压缩竞争对手的收入与利润空间;中国电信会进一步通过业务融合,将固定业务的优势转换为移动业务份额的提升,主动加快交叉补贴的步伐,减少中国移动在这一市场的进入可能,尽可能保持政企市场的份额,立足于保。
然而,有个问题是三家共同的:没人没队伍。
到目前为止,三家运营商在政企市场的方案提供上,依旧大多停留在业务的堆砌组合,仍然无法很好地发现与解决政企市场客户的业务需求,从业人员的素质,仍然无法达到专业化的要求。至少到目前为止,运营商在政企市场仍然是低级的管道工人,产品的缺乏,恐怕是整个2016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。
撒欢儿的渠道
近几年,社会渠道越来越感觉到,在与运营商的博弈中,他们的砝码越来越多,来自于运营商的管控手段越来越单一。
于是渠道忽然发现:原来还有另外一种玩法啊。
渠道不再是运营商依附者,渠道的获利结构逐渐产生着重大变化。渠道已经开始有了一个多产品分销商的自觉性。
2G时代,渠道的利润来自于放号与收费;3G时代,合约机的佣金是渠道主要的收入。
而到了4G时代,随着全网通手机的推广,终端销售开始从线上回归到线下。实体店再次成为终端厂家布局的重心,渠道的终端及配件销售利润,成为渠道利润的主要来源。
这就是说,运营商不再是渠道的逐利大户,但是,这次就轮到运营商郁闷了。
因为他们发现,由于渠道利润依赖度的减小,渠道开始学会用平等的心态与之对话了。
所以,2016年是运营商渠道战略调整年。
无论如何调整,渠道对运营商的意义,从个人客户分销商,逐渐转化为全业务产品分销合作商。
渠道在向专业化的路子上撒欢奔跑。
运营商则开始从线下渠道,转为线下线上渠道并重。以业务分流为目标,电话营业厅、手机营业厅、网上营业厅为主体,继续建设全业务运营的电子渠道,是2016年运营商渠道工作的重点。
物联网还是个问号
以中国移动为首,国内三家运营都在积极准备物联网的发展,中国移动很乐观地认为未来5年我国市场的连接数有望突破100亿,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量级,并以此为基础,给出“大连接”目标,聚焦连接价值。做大连接规模、做强连接应用、做优连接服务。
然而短期内,这个市场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,能够快速地将连接转化为客户,并随之产生收入。至少在2016年,这个市场还只是停留在看上去很美好的阶段。
如果说耗费万金建立起来的物联网,仍然只是卖流量卡,那运营商是绝逼收不回成本的。当然,这也是运营商重新寻求主导权的一个绝佳机遇,能不能建立一套新的游戏规则,还要看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气。
无论如何,2016年的电信市场,是运营商从各种缤纷的转型目标中回归到最原始的管道竞争,反而会显得更加沉闷与平淡。平淡中能否酝酿出下一波的高潮,还是一直平淡下去,直到现在,还看不出迹象。
科技杂谈已经开通文章评论
点击下方“评论”表达我的态度
【昨日文章索引】
点击下方 【阅读原文】加入 “科技杂谈菁英会”。
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
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
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
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
| 新科技 | 睿思想 |
已入驻百度百家、腾讯新闻、搜狐新闻、今日头条、网易阅读
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(xinews)成员
转载授权、商务合作,联系微信号:sophie0306